晋阳刑侦支队的大楼,即便是深夜,也亮如白昼。
“孟队……”
两名被派往晋阳大学的调查员踉跄着冲了进来,他们脸上混杂着极度的疲惫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错愕。
“说。”孟辉头也没抬,手里把玩着一个金属打火机,盖子开合发出清脆的“咔哒”声。
“顾杰……他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。”其中一名叫李航,刚从警校毕业一年,咽了口唾沫,艰难道。
“什么叫完美?”旁边的熊刚嚯地一下站了起来,一米九多的身躯带起一阵风,椅子被他撞得往后滑出老远。
李航被他吓得一哆嗦,赶紧将手里的询问笔录递过去:“我们查了,7月4号,也就是丁秀兰失踪当晚,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,顾杰一整晚都待在晋阳大学物理系的超净实验室里。我们分别询问了当时在场的三个博士生,他们的口供完全一致。”
孟辉终于停下了手里的动作,接过笔录,仔细的看下去。
学生A:“是的,顾老师那天晚上确实在,他在赶一篇关于‘量子隧穿效应在新型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’的论文,说是要投国外的期刊,很急。我们几个也在各自做实验,一整晚都没见他离开过实验室。”
学生B:“没错,我记得特别清楚。大概凌晨两点多吧,我实验数据出了点问题,还去请教了顾老师。他当时正对着电脑敲代码,还分心给我讲了十几分钟,帮我把模型重新校准了。当时我还想,顾老师真是铁人,熬大夜脑子还这么清楚。”
学生C:“能证明,绝对能证明!我十一点多的时候手机没电了,实验室插座都占着,我还找顾老师借的充电宝呢。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走的时候,他还趴在桌上,好像是刚睡着。我没敢打扰他,悄悄把充电宝放他桌上了。”
三份口供,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,互相印证,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。
“实验室的监控呢?”孟辉的声音很沉。
“查了,”李航的头垂得更低了,“超净实验室为了防止电磁干扰,内部没有安装监控。但是,通往实验室的那条走廊有监控。我们看了,顾杰是4号晚上六点五十分进去的,直到5号早上七点零五分才出来,中间再也没有出现过。”
熊刚一把抢过笔录,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看,越看脸色越黑,最后气得低吼一声,把笔录狠狠拍在桌上。
“放他娘的屁!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?他会分身术啊!”
办公室里没人接话,只有一片压抑的沉闷。
分身术?
不,比分身术更可怕。
这意味着,他们从一开始,可能就掉进了一个由对手精心设计好的陷阱里。每一个环节,都被计算得天衣无缝。
……
警方的调查结果,不知通过什么渠道,很快就泄露了出去。
仅仅一个晚上,网络上的舆论风向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。
前一天还在痛骂顾杰是“sharen凶手”、“伪君子”的网友们,此刻像是集体失忆了一般,开始涌入各大新闻app的评论区,为自己之前的“网络暴力”而道歉。
【卧槽!完美不在场证明?这剧本我只在电影里看过!】
【差点就冤枉一个好人了,给顾教授道歉。】
【我就说嘛,一个大学教授,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。现在真相大白了,肯定是那个丁秀兰自己离家出走了,说不定在外面有人了,故意设计陷害自己老公。】
【心疼顾教授,妻子失踪,还要被大舅子污蔑,被警察怀疑,被我们网暴……他太难了。】
#高智商犯罪#、#完美不在场证明#、#大学教授失踪案反转#几个词条,像是坐了火箭一样,迅速霸占了热搜的前几名。
顾杰之前在电视台那段“深情告白”的视频,又被翻了出来。这一次,视频下方的评论区,再也没有一句质疑,全是清一色的同情与赞美。
他那张斯文儒雅的脸,此刻在无数网友眼中,就是一个被冤屈、被伤害的完美受害者形象。
叮铃铃——
办公室里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,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孟辉看了一眼来电显示,是局长的内线。他深吸一口气,接起电话。
“喂,局长。”
电话那头没有过多的寒暄,声音威严而沉重:“孟辉,‘蓝湾国际’的案子,现在网上的动静太大了。市里很关注。你们支队要顶住压力,但更要注意办案方式方法。没有铁证,绝对不能随便下结论,明白吗?”
“明白。”孟“辉”的回答很简短。